10月14日,光伏行业协会联合16家头部企业召开座谈会,达成强化行业自律的共识。
0312月5日,业内数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联合签署自律公约的基础上,就控产内容进行了商讨。
04然而,业内人士对仅依靠自律解决非理性竞争问题表示质疑,认为需要实质性举措。
05未来光伏行业配额制度实施后,或将在2025年出现更多“大鱼吃小鱼”的场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零碳,作者:Shushu,编辑:Tang,原文标题:《从价格公约到产能配额,光伏一夜回到计划经济?》,头图来自:AI生成
2023年开始,新能源产业在民企间便拉起了“反内卷”横幅,直到最近,这场“反内卷”行动逐渐进入高潮,且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却遭到越来越多人质疑。
“反内卷”行动的起因是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
这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第一次出现在高层正式会议中。这里,内卷被比较清晰地定性为恶性竞争,极具杀伤力。
很多人都知道竞争本身并无过错,但恶性竞争会严重扭曲市场机制,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纵观中国新能源产业,光伏、风电、储能、动力电池在这场“内卷式恶性竞争”中无一幸免,并且已进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境地:光伏组件价格一年暴跌超50%,风电主机价格较2020年锐减近65%,储能电芯价格2年之内降低60%多……
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16家光伏头部企业召开“防止恶性竞争”座谈会,达成共识强化行业自律,并发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0.68元/W,明确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为价格竞争划定红线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包括远景能源和
在内的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并在一个月后,40家风电企业又提出“依法依规制定低价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办法”。11月18日,锂电行业组织召开“防止恶性竞争”座谈会,提出产业链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等倡议。
12月6日,据报道,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也将召开“新型储能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
然而,仅仅依靠“自律”,就能彻底解决当前风光储产业所面临的非理性竞争顽疾吗?
对于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企业联合呼吁自律出发,想要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需要打一个问号。
因为一些大型头部光伏企业,其实是希望通过价格战来提高准入门槛,虽然产品业务利润微薄或不赚钱,但因为融资成本低,产能具有规模效应,低价策略可以把更多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
那么,当低价成为一些企业的生存策略的时候,这场新能源行业“自律”行动下,究竟有多大成效?最终将会拯救谁?
很多人认为,“自律”行为只是第一步,但“自律”到一定程度后,当企业涉及生死存亡或现金流问题时,可能放弃共同行为准则。
在约束性行为准则下,新能源产业更需要关于自律的实质性举措。为此,价格自律又迈向了产能配额和产能管控。
12月5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期间,业内数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联合签署自律公约的基础上,就控产相关内容进行了商讨。
、捷泰、通威等。市场消息称,行业内占据至少80%-90%产能的厂商已达成配额协议并签字。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透露:“各企业将从下个月起执行配额制度,对产能进行严格管控。”
据了解,相关配额依据今年各家企业的出货量,以及产能所制定,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稳定价格,实现2025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供需平衡。
从今年10月光伏打响“反内卷”第一枪以来,央国企光伏组件采购投标价格与中标价格的平均水平都有所企稳。
以中节能的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为例,总规模为2.5GW,共有13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11家企业平均单价不低于行业协会测算的0.68元/W成本价。
从入围结果看,报价居于0.680-0.703元/W之间,低于0.68元/W的投标单位未能入选。
可见央国企及组件企业在价格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光伏各产业环节的平均价格走势也趋于稳定。
同时,2024年前10个月国内投产、开工、规划光伏上下游项目数量下降超过75%,近期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扩产迹象。
认为,目前有望在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期间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显著的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有望在2025年第二季度到来,预计大部分标的后续将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因此,在这场“反内卷”行动中,光伏全行业都将受益。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它将以最快的速度拯救那些最激进的光伏公司,例如硅片环节的
、电池环节的钧达股份等。坐拥大量库存和有息负债的TCL中环,今年三季度财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81.5%,营收与利润举步维艰,如果行业再没有好转,一触即发。
若行业执行配额制度,TCL中环的库存可能“不再危险”,亏钱也会相应减少,再依靠本身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也许能马上度过危机。
因此,不少企业将在这场行动中被拯救。而有人认为,在光伏企业过多的市场中,一些落后企业被淘汰出局的进程也减缓了。
其实并不是,在配额制度下,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具体化为“额度”,如果龙头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取其“额度”。
所以,配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将赋予行业兼并重组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从而减少光伏企业数量,使得资源更加集中。
、易成新能、金刚光伏、奥特维等11家企业,已经完成超62亿元的股权收购交易。从这一层面来看,配额制度的实行,也许将在2025年出现更多“大鱼吃小鱼”的场景。
从低价公约,到产能配额制,光伏的反内卷,也遭到业内人士的质疑,认为这是否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通过配额制来限制产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短期可以稳定市场价格,但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
光伏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度较高。实行产能配额协议可能会打破产业链原有的供需平衡和协同关系,容易造成供应短缺风险。
在需求旺季,如果因为配额限制导致产能无法及时释放,可能会出现产品供应短缺的情况,影响市场需求的满足,进而对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如延缓一些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进度。
长远看,如果配额分配不合理,有的企业会获得过多的配额,而另一部分企业会因缺少配额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引发股价和融资环境的变数。
例如,某公司正在融资,配额生产会导致其2025年财务数据发生变化。若该公司已与融资方或银行信贷机构达成2024年承诺,后者可能重新评估融资或借贷的可行性。此外,欧博体育平台现有股东方也可能对配额方案提出异议。
另外,有能力的企业也许更希望大幅提升产能和开工率,通过充足且具价格优势的订单实现合理排产,在开工率与出货量间动态调整。这些企业是否会严格按照配额制执行,仍是未知数。
因此,配额制怎么分配执行,由谁来分配?产业链的各环节怎么协调?执行过程中又该怎么监管?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难关。
正如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所说,行业自律的形成的确存在一定难度,经营主体过多,欧博体育平台协调自律的难度和压力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