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作为当今最为广泛接纳、成本效益显著且技术体系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其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浪潮近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供应链结构的深度审视。此番审视清晰地揭示了一个核心事实:中国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条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位置,从原料资源的开采初端到光伏组件的集成终端,中国市场的深度介入与广泛影响尤为显著。
伴随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前所未有的蓬勃扩张,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02.48吉瓦,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0.7%,显示出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也伴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随着产能的迅速扩充,市场阶段性地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光伏制造端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行业整体步入了一个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时期。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中国光伏企业并未止步,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以阳光电源、通威股份等领军企业为代表纷纷将技术创新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推行绿色供应链减碳计划、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等实际行动,上述企业不仅有效降低了自身的环境影响,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更为整个光伏行业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引领行业向更加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整体呈现波动态势。从几家市值领军企业的财报数据来看,业绩表现出现较大分化。在营收层面,阳光电源无疑是这一轮分化中的领先者。尽管面临行业整体下滑的压力,阳光电源依然在前三季度实现了499.4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1%,净利润达到76亿元,同比增长5.21%。阳光电源的成功在于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不仅在光伏逆变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在储能和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使得阳光电源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与阳光电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隆基绿能。作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在前三季度的表现并不乐观。尽管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85.9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65.05亿元。对此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坦言,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亏损不能够全部归结为外部因素,自身经营管理没做好是出现亏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暴露出公司在面对行业变化时的应对能力不足。隆基绿能需要反思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晶科能源和特变电工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晶科能源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70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2.15亿元,毛利率低至9.68%。这反映出晶科能源在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方面存在短板,尽管其营收规模庞大,但盈利能力却相对较弱。而特变电工虽然营业收入达到722.80亿元,净利润42.97亿元,同比下降54.17%,显示出其在面对行业变化时的调整能力相对较弱。特变电工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业务结构,以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德业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新兴力量,其表现也值得关注。前三季度,德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0.16亿元,净利润22.40亿元。尽管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但德业股份的盈利能力却十分突出。这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市场运营方面的出色表现。然而,德业股份也面临着市场份额有限和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未来需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从市场供需角度看,光伏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面临了需求萎缩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国家光伏补贴政策退坡等因素导致光伏装机需求下降。同时,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出现大规模扩产,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正是这一市场现状的直接反映。
以隆基绿能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科技企业,近年来在单晶硅片、电池组件等领域持续扩产。今年7月13日,据隆基绿能公告,公司预计总投资32.06亿元,建设光伏(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高效BC电池项目。此外,晶科能源在2024年上半年的组件出货量达到了43.8GW,并预计三季度的出货量在23-25GW之间,全年目标是100-110GW。
而以农业饲料起家的通威股份则在今年8月也与润阳股份、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相关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公告显示,通威股份将以不超过50亿元的价格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的控股子公司。据悉,润阳股份也是光伏一体化企业,有多晶硅、组件等产品。2022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一度超过20亿元。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大规模扩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但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失衡,光伏行业在未来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首先,产能过剩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尤其是在今年,光伏组件价格几乎呈现出“无底线月份以来,多个央国企的集采项目开标价格已经逼近0.6元/W,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曾呼吁,制造企业切实按照国家相关会议要求:“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低于成本的投标只会带来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最终不利于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
但是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市场上也存有不同的声音。此前晶澳科技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所谓的光伏产能过剩并非全面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在光伏发展的过去20多年中,这种产能过剩属于常态。欧博体育网址
该结论并非没有理论依据。据InfoLink统计数据统计,2024年尽管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种过剩主要表现为P型技术的落后产能过剩,而N型技术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其市占率在快速上升。2023年N型市占率为27%,预计2024年将高达近79%。这种技术迭代推动了光伏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使得企业纷纷转向N型技术,以抢占市场份额。
这也意味着,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将对企业业绩产生重要影响,而N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将对光伏赛道中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在此当中, 2024年阳光电源在N型技术方面的布局主要体现在分布式光伏组件的升级上。公司针对分布式光伏市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开启了以场景化、精细化、差异化为主旋律的组件产品应用新模式,并对Giga系列TOPCon分布式组件进行了全新的技术升级。
而另一光伏头部企业,通威股份也已经全面拥抱N型技术,从上游开始,通威就推出N型单晶硅片,电池片方面,通威股份亮相了TNC-G12R、TNC-G12、TNC-M10高效电池,另外还展出TNC-G12R/G12组件产品。
因此,在光伏产业这片竞争激烈的蓝海中,企业营收的此起彼伏仅是市场格局动态的冰山一角。阳光电源的亮眼表现与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的盈利挑战,映射出行业内部的分化与洗牌。然而,市场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技术创新才是引领未来的航标。随着N型电池技术、智能化运维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转换效率与降低成本,同时拓宽国内外市场应用,方能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唯有不断创新与拓展,方能确保企业在光伏产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